
藝術萬花筒/諾布爾 體內住了12名畫家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周美惠】
2009.09.20 04:32 am
女畫家金姆‧諾布爾被發現體內「住著」12位畫家,圖為她的「命名」畫作。圖/摘自網路
具「狂人」特質的梵谷在世時,曾被鄰居視為「瘋子」聯署驅逐他,讓人不免為他哀嘆「生不逢時」。如果他生在當代,情勢有可能大逆轉。
47歲的英國女畫家金姆‧諾布爾,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單親媽媽,曾被診斷為「精神分裂症」患者,4年前經過藝術治療,竟發現原來她體內「住著」12位才華橫溢的畫家!
諾布爾兒時常做噩夢,14歲開始飽受精神問題困擾,陸續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、厭食症、精神抑鬱…。1995年,倫敦大學記憶學專家約翰‧莫頓發現原來她是「人格分裂症」患者。
4年前,諾布爾的看護建議她嘗試用繪畫展現不同的人格特質,以控制病情。結果,諾布爾一鳴驚人。她的畫作對比強烈、顏色和題材南轅北轍,有時陰暗、有時明快,有的人格愛畫人像,有的喜畫景物,有的畫出童年受虐的場景。莫頓根據她的畫作,分析出12種人格。
從未接受過專業繪畫訓練的諾布爾「一人分飾12角」,迄今已畫出200幅作品,部分作品還以高價售出,已有電視臺準備將她的傳奇人生拍成紀錄片。
在日本,草間彌生(Kusama Yayoi)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,她從小便有幻聽和幻覺,被認定患有精神疾病,但她腦中浮現的迷幻圓點,卻造就她崇高的藝術地位。
草間的藝術在國際藝壇被歸類為女權主義、極簡主義、超現實主義、原生藝術等,但她只以obsessive artist(強迫症藝術家)自居,她擅長以高彩度對比的圓點加上鏡子,包覆在各種物體的表面,如牆壁、地板、畫布、樹木…等。源於她腦中的迷幻圓點,被組成無窮盡、無限大的巨網,讓觀者不知不覺墜入她的迷幻世界。
80歲的草間和47歲的諾布爾,在藝術的世界裡,非但未因精神疾病遭歧視,反倒締造出另類傳奇而更加火「紅」,甚至帶來經濟效益。
1853年出生的梵谷,就沒那麼幸運了。被鄰居視為「瘋子」的他,罹患的是家族遺傳的癲癇,後世的精神科醫生從他生前種種徵兆,推測他患有躁鬱症,也有人認為梵谷生前愛喝苦艾酒以刺激靈感,但苦艾酒喝多了會造成自律神經興奮引發幻覺,最後使他精神錯亂,以致舉槍自盡。
對照生前即受到肯定的「精神病」藝術家,梵谷不只因精神疾病遭到歧視,在藝術上也懷才不遇,他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。至於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神狀態?割耳事件發生後,梵谷得知高更在藝壇上已站穩腳跟,為他感到高興,曾寫信給弟弟西奧說:「我們兩人是一條鏈子上的環。高更老友和我在心底是相互了解的,就算我們有點瘋狂,又如何?」看來梵谷不只對自己的「狂」有自覺,就連高更也被他歸為同類。只是,那又如何?畢竟藝術才是他的終極關懷。
【2009/09/20 聯合報】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周美惠】
2009.09.20 04:32 am
女畫家金姆‧諾布爾被發現體內「住著」12位畫家,圖為她的「命名」畫作。圖/摘自網路
具「狂人」特質的梵谷在世時,曾被鄰居視為「瘋子」聯署驅逐他,讓人不免為他哀嘆「生不逢時」。如果他生在當代,情勢有可能大逆轉。
47歲的英國女畫家金姆‧諾布爾,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單親媽媽,曾被診斷為「精神分裂症」患者,4年前經過藝術治療,竟發現原來她體內「住著」12位才華橫溢的畫家!
諾布爾兒時常做噩夢,14歲開始飽受精神問題困擾,陸續被診斷出精神分裂症、厭食症、精神抑鬱…。1995年,倫敦大學記憶學專家約翰‧莫頓發現原來她是「人格分裂症」患者。
4年前,諾布爾的看護建議她嘗試用繪畫展現不同的人格特質,以控制病情。結果,諾布爾一鳴驚人。她的畫作對比強烈、顏色和題材南轅北轍,有時陰暗、有時明快,有的人格愛畫人像,有的喜畫景物,有的畫出童年受虐的場景。莫頓根據她的畫作,分析出12種人格。
從未接受過專業繪畫訓練的諾布爾「一人分飾12角」,迄今已畫出200幅作品,部分作品還以高價售出,已有電視臺準備將她的傳奇人生拍成紀錄片。
在日本,草間彌生(Kusama Yayoi)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,她從小便有幻聽和幻覺,被認定患有精神疾病,但她腦中浮現的迷幻圓點,卻造就她崇高的藝術地位。
草間的藝術在國際藝壇被歸類為女權主義、極簡主義、超現實主義、原生藝術等,但她只以obsessive artist(強迫症藝術家)自居,她擅長以高彩度對比的圓點加上鏡子,包覆在各種物體的表面,如牆壁、地板、畫布、樹木…等。源於她腦中的迷幻圓點,被組成無窮盡、無限大的巨網,讓觀者不知不覺墜入她的迷幻世界。
80歲的草間和47歲的諾布爾,在藝術的世界裡,非但未因精神疾病遭歧視,反倒締造出另類傳奇而更加火「紅」,甚至帶來經濟效益。
1853年出生的梵谷,就沒那麼幸運了。被鄰居視為「瘋子」的他,罹患的是家族遺傳的癲癇,後世的精神科醫生從他生前種種徵兆,推測他患有躁鬱症,也有人認為梵谷生前愛喝苦艾酒以刺激靈感,但苦艾酒喝多了會造成自律神經興奮引發幻覺,最後使他精神錯亂,以致舉槍自盡。
對照生前即受到肯定的「精神病」藝術家,梵谷不只因精神疾病遭到歧視,在藝術上也懷才不遇,他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。至於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神狀態?割耳事件發生後,梵谷得知高更在藝壇上已站穩腳跟,為他感到高興,曾寫信給弟弟西奧說:「我們兩人是一條鏈子上的環。高更老友和我在心底是相互了解的,就算我們有點瘋狂,又如何?」看來梵谷不只對自己的「狂」有自覺,就連高更也被他歸為同類。只是,那又如何?畢竟藝術才是他的終極關懷。
【2009/09/20 聯合報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